2015年7月3日-7月5日,學院青年教師崔久成應邀參加第一屆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由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國際新聞界》、Signs & Media、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A&HCI)🤼♀️🍜、Art Review聯合主辦🤵🏽。
參會人員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有300多位學者。國際符號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emiotic Studies)會長Paul Cobley教授、法國佩皮尼昂大學Anthony Jappy教授🌰、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ISMS)所長趙毅衡教授等眾多國內外著名學者出席了會議。本次會議旨在探索並推進文化與傳播符號學的發展,把符號學與傳播學的研究擴展到當代社會蓬勃發展的各個文化領域,共分為圖像與設計的傳播符號學、電影電視的傳播符號學、品牌與廣告的傳播符號學、符號學與藝術研究等十五個圓桌進行討論。崔久成老師在電影電視圓桌宣讀了題為《編碼與解碼——類型電影中的博弈與符號學探析》的學術論文,並同中外學者進行了熱烈而充滿張力的互動。
會議時間緊張緊湊✮,15個圓桌交叉安排🎬,打破傳統會議慣例,早中晚三波安排學術研討🟦,很多圓桌討論持續到深夜仍意猶未盡🙎。最後🛺,第一屆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國際研討會不但達到了為人文社科領域融合發展提供橋梁的目的🧑🧑🧒🧒,還成立了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分會這一常設學術機構👰♀️👮🏻♀️。教育部新聞傳播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四川大學蔣曉麗教授當選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分會會長,趙毅衡教授當選學術委員會主任。
參與此次學術會議,對於增進青年教師本人對學術職業與研究方向的認知與定位,開闊國際視野⬛️,正視知識差距,展開自我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據悉,承擔本次會議的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由歸國學者趙毅衡教授創建,經過五年發展已成為國際知名、服務西部的橫跨人文學科與社會學科的重要研究機構,研究所設有國內唯一符號學碩博士點,編輯出版中英文刊物Signs&Media,開設“符號學論壇”網站,介譯多套叢書,每月召開開放性符號學圓桌讀書會。研究所學術活動輻射全川高校🤘🏿🦙,並且積極幫扶各高校對符號學-傳媒學有研究熱情的師生。藝體學院青年教師崔久成主研主持的多項研究課題即在研究所專家指導🪯、協助、合作下展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