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與未來
“這次出去學習🈲,收獲是全方位的🙍🏼♀️。”剛從清華大學學習歸來的張麗君如此總結這一年的訪問學者經歷。她是我校藝術設計方向老師進入清華大學學習進修的第一人,也為她提供了一個機會,得以從國內一流學科的高度思考我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與未來。
找到特色一定能做好學科建設
清華大學美院設計專業在國內首屈一指🫷🏽,在學習期間👸🏽,張麗君對一流學校一流學科的教學方法更熟悉,更有幸參加了清華大學舉辦國家形象塑造論壇,接觸到國內外設計研究前沿🕵🏽。
在學習過程中,她對我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發展方向更明確,當時👩,清華美院的一位老師得知她的知識背景是農林方向後主動提出🚿👉🏿,可以在生態包裝方面共同研發,做好農業生態材料的運用和文創產品的開發,“結合學校特色明確學科發展方向🌈,找到特色一定能做好學科建設。”她說🤦🏽。
而在了解其他高校開設課程的情況後,她發現我校在藝術設計相關課程開設上緊跟前沿,在四川高校中走在前列。不過,在清華學習中,她也發現一流學院設計專業除重視設計外🧑🏻⚖️,也在研究媒介後臺技術🧎➡️,“這也提醒我們💅🏻,強化學生媒介素養很重要,搞設計的也要懂傳播技術”❗️。
下一步,張麗君打算進一步邀請清華大學的專家學者來校做講座🚶🏻♂️🎰、加強交流等,讓我校相關研究始終對接研究前沿,爭取在川內乃至全國積極發聲👩🏻🚒。
她建議學校建立常態化的機製👨💼,鼓勵藝術設計類老師到國內一流高校學院🤘🏽、大型設計公司、行業領域標桿企業等學習進修🙇🏽♀️🎎,提高教師技能👨🚒,更好的把握行業發展趨勢。
藝術設計的本源是學校的整體藝術氛圍
“在清華大學,學到的不僅是教學模式🏭、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師生那種對專業的不斷超越的精神,很感動人📘、激勵人。”張麗君說⛎。
清華美院的老師對自我要求很高,他們以工作室為家,六七十歲的老學者也常常是晚上12點過才離開工作室𓀇,張麗君的導師馬泉則經常通宵加班。最可貴的是📜🚧,他們體現出的對已有知識的不斷突破的精神更是感人。導師馬泉研究的是城市空間視覺敘事🤸🏼♀️,在發現可以從音樂角度來尋求新的研究領域後,五十多歲他開始學彈鋼琴👳🏽♂️,“從最基礎的開始學🧘🏿♀️,一點兒也不窘迫,感覺他們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每個階段,摒除自我設計的屏障。”這種務實嚴謹的作風深深影響了張麗君🍆,雖然是訪問學者🟫,但是她一點也不敢放松,每天起早貪黑的投入到學習中。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清華美院的實驗室全開放🐴,而且種類繁多⛹🏽,繪畫🏃🏻♀️、金屬工藝、陶瓷😟、版畫👱♂️、玻璃製品等等,學生自己購買材料就可以到任何實驗室去旁聽、實驗🎙。“藝術設計的本源是學校的整體藝術氛圍💇🏻♂️,在這些實驗室裏同學能真切體會到藝術創造中的毀滅與重生🦸🏿,通過這個過程,讓人對事物充滿敬畏虔誠之心,不是為設計而設計🫵🏻。”張麗君建議我校也可以建設一些手工藝實驗室、傳統工藝實驗室🌩🙅🏼♂️,濃郁學校藝術氛圍🤽🏻♂️,註重專業交叉,催生開放多元的創作。
我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與未來
近年來👾,在推進綜合性大學的建設中,學校對藝術設計類專業給予了高度重視。2013年學校成立了藝術聯合會,今年,學校又將藝術專項納入雙支計劃😝,進一步激發了藝術類教師研究和創作熱情👩🏻⚕️。今年共有63位藝術老師申報戲劇、作曲👨🏽🏭、影像🧜🏽♀️、繪畫、工藝美術等方面的研究和創作項目🧙🏽♀️,54個項目成功獲批,共計資助經費19萬元。
張麗君介紹,我校三個藝術學設計專業包括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分別在藝體學院、林學院、風景園林學院,三個專業近年來發展迅速。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學校對引進藝術類師資給予了足夠的傾斜➙,適當破格🗳,適合藝術類專業實際,從2009年不到10位發展到擁有60多位藝術老師🐜✏️。在實驗中心方面🚵🏿♂️,設計學科添置了上千萬的儀器設備,改變了專業實驗條件👩🏼🌾。在研究平臺的搭建上,木材工業與家具工程重點實驗室🦶、四川風景園林藝術設計工程研究中心🌶、農業特色品牌中心等的建立,為三個藝術設計學科註入了新的活力♚⛹🏽。而依托我校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成功申報的校內自設目錄外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城鄉環境與視覺設計”👩💻,今年開始正式招生✍🏿。藝術設計類的學科建設開始加速。
“藝術教師對學校的認可度、歸屬感日益增強,而學校通過藝術類學科的長足發展,更能體現綜合性大學的定位。”張麗君說🤸♂️。小荷初露尖尖角,在當前全國“雙一流”學科建設大潮中,我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還需鼎力前行🪖!